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休风采 > 正文
【微故事】张庆筑:军旅人生
【文字:默认
    本人于1951年初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当时贵州省刚解放不久,贵阳市的形势也才稳定,贵阳市的简称为“筑”,为了庆祝贵阳市的解放,父母给我起名叫“庆筑”。父母亲都是四野大军南下的干部,父亲是老八路,母亲是老红军,母亲是山东祖籍,算起来还是孟子的后代呢。因此我在家庭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严格的革命教育。
    我18岁那年,下乡到贵州很偏远的农村当知青。那时农村的条件很艰苦,一个城市的小青年到那种地方去劳动和生活,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说,更感到很难适应。不过革命家庭的出身,和从小所受的教育,令我的觉悟还是挺高的,以更多锻炼、更好成长的信念,不断激励着自己。在两年的下乡知青生活中,认识了农村,懂得了农民,得到很多磨砺和锻炼,也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和不易。这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培养了重要的心理素养和坚定信念。
 
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日子
 
    1970年12月,年仅20岁的我入伍成为了基建工程兵一支队的一名士兵。当时我们作为基建工程兵部队,只要国家哪里有重大建设工程,就要积极参加;我跟随部队基建工程项目从四川又到了辽宁鞍山,参与建设鞍钢。一干就是三年,难忘的士兵生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1973年,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被部队推选参加高考。忆起部队自考大学时光,既充实又艰难的印象依然清晰。作息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周密,强烈的求知愿望,使我从不放过每一分每一秒学习时间,当年的部队学习并没有如今在校学习那么多时间去攻读。一天中没有多少空闲时间,都是自己努力挤时间出来看书温习。而我只读了初中一年就下乡当了知青,当时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要想考上大学,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 一天集训后,晚上一般是十点熄灯,为了自考我每晚都会找个有灯光的地方或拿着手电筒温习功课,直到凌晨一点。当时我所在的机关部队早上五点半就出操,一天只有四小时的休息时间,可是对于求知欲望强烈的我,脑子里都是想着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只觉得学习时间不够。临考前,部队请了工程技术员采取突击辅导的形式对我们进行为期一周的辅导,每天都是听课看书做练习,顶着压力学习,每天从四、五小时的休息时间缩短到两、三小时休息,那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和辛苦,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体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部队参加考试人数一千多人,招考名额只有70名,而我当年考上大学的成绩排在前40名,这对一个只有初一文化水平的人来说是非常不易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考上啦!心情激动得难以言喻。大学四年期间也从来没有放松过,都是每天努力刻苦学习,过着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没有周末时间,几乎每晚和周未都会泡在教室或图书馆看书,给自己充电。很快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要过去了,我们又到到矿山、工厂实习,深入到几百上千米深的地下矿井和车间给矿山工厂设计各种矿山机械和改造维修中大型设备。
    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原部队当技术员,负责工程机械的设计、维修和维护。在部队里任技术员,当时会对普通技术进行指导、教授、对各种机械做技术鉴定。回到部队一年多后,为部队设计了液压挖掘机、给部队农场设计粮食加工自动化机械,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转,使其能投入正常生产。同时还为部队医院设计制造了医疗用的玻璃器皿自动清洗消毒机。还带领维护小组为鞍钢各大厂维修、调式,改造了各种大中型机械设备,解决了许多生产设备上的难题。
    我在基建工程兵部队生活的那些岁月,虽然艰辛却是美好而又充实的,从进部队当士兵到自学考试再到军校毕业后回到原部队工作,为部队奉献出的青春和热情,所有的点滴都是那么令人难忘,回忆起来始终都是鲜活灵动,如在昨日。
 
贵州省军区的岁月
 
    1977年底,我调到了贵州省军区司令部当作战参谋。不久后,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打响,我参加了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的后方保障工作(同时是第二梯队的作战单位,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每天进行埋雷、排雷、爆破等工兵的军事训练,并做好接收敌军俘虏的准备工作等。
    在这场自卫战结束后,我正式转入了军队正常工作,参与了贵州省民兵预备役建设的组织、管理、训练、以及调整等工作。那时候自己会经常到全省各市县武装部指导民兵预备役建设工作,贵州省共90多个市县,在我的记忆中跑遍了70多个县市,与军分区、武装部的人员一起到每一个市县和农村基层检查、了解、帮助、指导他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希望、意见带回省军区,努力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年后,我从贵州省军区考上了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北京军事学院,如今已经改名为国防大学。忆当年,整个昆明军区几十个部队单位选优秀军人参考,共有四十多人,招生名额仅为四个;我们贵州省军区仅两人参考,其中一个人因文化程度太低没能入选,我虽表现优秀,但也是在临考试前三天,才得到通知,准予到昆明参考。考试分四个科目,有数学、军事、政治、语文;由于我过去是军队技术人员,对军事科目不太熟悉,在临考前的时间重点补习军事科目。经过层层考核后我的军事科目考试还不是很理想的,差上档线1分。然而幸运的是四十多人参考,只选取四名,而我其他三个科目都名列前茅,军事招生小组电话请示军事领导专门为了我的录取情况开会讨论,在会中讨论结果倾向于录取。主要原因是我当时是临时接到通知参加考试,其他学员都是在考试前四个月就接到了通知,我没有备考复习时间,而总分是第三名。考虑特殊情况,我被军事学院批准,幸运地被录取了。进入大学后开始了紧张而全面的军事知识学习:对古今中外的战争史、军事理论、战争知识、现代化军事作战、指挥知识,战略、战役、战术等理论知识,如饥似渴的学习,简直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那时候的学习状态。在全面充实了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本功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83年国防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贵州省军区,继续从事民兵工作。利用所学知识参与了贵州省现代化国防建设和民兵建设集训讲课。并编写了《现代化战争初期的国防动员工作》理论书一本,在全省印发并被许多省军区培训工作所采用。
    在贵州省军区中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然,兼任了贵州省电视台驻省军区的记者,拍摄了很多民兵工作的新闻报道,新闻专题片,其中有一部专题片被总参动员部作为全军民兵工作经验转发(全国各省市)。还多次获得了成都军区和贵州省电视台年度军队新闻的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在贵州省军区时期,我还担任国防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当时胡锦涛任职贵州省委书记和国防委员会主任。我作为一名办公室成员,工作中最多的是起草文件报告。那时候起草省国防工作年度报告,也多次参加了胡锦涛书记主持的省国防工作会议。在与胡主席相处的那段时间,胡主席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的年轻领导干部,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对贵州省的军队老干部、地方老干部非常关心,逢年过节都会慰问老干部们,平易近人、时刻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受到军队老干部们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海南省武警总队和警卫部队的经历
 
    1991年初,我调到了海南省武警总队,先后在海口支队、三亚支队,任副政委和政委。到了海南省,经历了海南整个改革开放时期的部队的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宁、打击犯罪分子和双拥工作。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双拥工作成绩突出,被海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工作先进模范”。
    1995年因海南省要成立警卫部队,我被选调到了海南省警卫部队,参与部队组建初期的工作。之后在警卫局担任办公室主任。省警卫部队是担负在我省视察、参访、度假、休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其他重要人士的安全警卫工作。我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工作,及许多政治局常委、委员、重要知名人士在海南省视察工作、休息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还有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工作。作为一名从事警卫工作的负责人员,他的职责就是在重要领导来省访问时,事前要做好周密的安全警卫部署,以及所有要到访的地方的安全保障工作,对所有工作做好周密、系列的检查和部署。在领导人到达之后,全程负责领导人的安全。工作中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因为任何微小的事故都将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李鹏总理到海南视察工作,在海口安排住某大酒店。我负责总理住宿的安全警卫工作。提前带领部属,在李鹏总理到海口前三天对该酒店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包含了接待客服的思想状况、警卫岗位人员安排、及活动经过、下榻的设施针对窃听装置、易燃易爆品,和其它安全状况检查。在总理到达的前一天上午,我带领警卫人员再次到酒店核查,发现了不安全的隐患,并进行了处置。经过最后一次大核查后,所有的安全都万无一失,保证了总理视察工作的安全。
    1996年华国锋同志到海南度假,当时华老享有国家一级警卫保护,我负责华老整个海南度假安全工作,对所有安全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做好万无一失的安全准备。保证华老自由出行参观游览、视察、与群众接见。在我陪同华老参观、视察的时候,华老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到工厂参观的时,工厂的领导回忆华老领导粉碎“四人帮”的决断,才使国家人民开始有了好生活的转折,华老很谦虚,从不提往事。在近二十天的整个陪同中,我有幸与华老交谈,在交谈中感受到了华老就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者。在华老整个海南度假休养即将结束时,华老给我亲笔题字,写了“求实”两个大字,华老用我们党最精华的两个字,鼓励我为党为军队求真务实的工作,这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幸,所以这幅字画我一直把它挂在家里的客厅中,时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不忘求真务实。
   总之身为警卫人员对工作必须随时具备高度责任感,随时准备用身体保卫领导人,同时必须对自己有高度的信念要求,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果断的反击反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卫人员。
    回忆我在部队从军生活的几十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无愧于军人的称号。内心还是非常自豪和欣慰的。如今我虽然退休,但还要锻炼好身体,教育好子女,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社会的事情,发挥晚年的余热,让夕阳红的岁月再现神采。
相关文章